栏目: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作者:怎么买股票  更新:2025-11-28  阅读:6

<怎么买股票>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多样、作用重要,却面临哪些保护挑战?

图片

中国地方猪种是中国特有的多样化猪种资源,其在中国农村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地方猪种包括南方地区的两广小花猪、海南猪、贵州香猪、乌金猪、荣昌猪等,北方地区的民猪、八眉猪、汉江黑猪。这些猪种在中国农村地区广泛分布,适应性强,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适中、肉质鲜美等特点,对当地农户的生计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地方猪种面临着遗传资源流失、品种衰退等问题,亟待加强保护和利用。

图片

1.猪种概述

猪种的形成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满足人类需求的人工选择结果。生产环境条件与消费需求不同,需要的猪种不同。猪种具有清晰的共同来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外貌特征与性能、能够稳定遗传、符合一定的数量、具有一定的群体结构、被相关部门认定的、由公母猪组成的猪种。国家规定的猪品种审定条件是:

①有共同来源,血缘清楚;杂交育种者自群繁育应在4代以上。

②纯种母猪1000头以上,符合育种指标要求的应在70%以上,即(u-X)/S

③提供母猪9月龄体重,初产、经产平均产仔数及育成数,60日龄窝重,公猪10月龄体重,育肥猪90 kg体重日龄、日增重、料重比、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眼肌面积、胴体瘦肉率等性能指标。

④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性能基本稳定(要求变异系数产仔数在20%以下,日增重和胴体瘦肉率等在10%以下);体质健壮,体型外貌基本一致。

2.地方猪种分类

按其体型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结合其起源、地理分布、农业生产和饲养管理等因素,形成了华北型、华中型、江海型、华南型、西南型、高原型六种区域类型。

华北型: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有民猪、八眉猪、汉江黑猪、深县猪、莱芜猪、马身猪和淮猪等猪种,有抗寒能力强的特点。

华中型:主要分布于长江南岸到北回归线间的大巴山和武陵山间以东的广大地区。有金华猪、宁乡猪、华中两头乌猪、玉江猪、乐平猪、清平猪、大白花猪等猪种,具有早熟、易肥,生长速度较快,成熟期早,肉质鲜嫩,品质优良特点。

江海型:分布于汉水和长江中下游沿岸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和台湾西部的沿海平原。有太湖猪系列、姜曲海猪、阳新猪、桃园猪等猪种,特点是繁殖率高、产仔多、母性好。

华南型: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南部和南部边缘,广西和广东偏南的大部分地区,台湾等地。代表猪种有滇南小耳猪、香猪、两广小花猪、五指山猪、海南猪等。

西南型:主要分布于四川和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湖南,湖北西部部分地区。代表猪种有荣昌猪、内江猪、乌金猪、湖川山地猪、丽江猪、关岭猪、黔北黑猪、黔东花猪等。具有育肥能力较强,背膘较厚,脂肪沉积较多,适应性强的特点。

高原型: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西藏的林芝、昌都及那曲以东地区。主要有藏猪系列猪种,如西藏藏猪,云南的迪庆藏猪,四川藏猪、甘肃的合作猪。

图片

3.地方猪现状

3.1地方猪种优点

抗逆性强。长期生活在北方地区的地方猪种,由于皮厚、被毛浓长,冬季密生绒毛,且基础代谢率低,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东北民猪在零下27℃会将四肢集于腹下取腹卧姿势,安静而不拱门、无颤抖现象。广东的大花白猪在耐热性方面甚至强过长白猪,在高温条件下呼吸次数和心率均低于国外猪种。中国地方猪种大多能耐青粗饲料,能利用大量青绿饲、统糠等粗纤维含量较高的饲料地方品种,粗纤维在金华猪和长白猪盲肠中的消化率研究表明,饲粮粗纤维水平为8.8%到11.3%时,金华猪消化率明显高于长白猪,体现出优良的耐粗饲力。此外,在较低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下地方品种,对比国外猪种,地方猪种还体现出耐饥饿力,在较低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下的生长状况比同条件下的国外猪种好。一些猪种如藏猪,八眉猪等,还具有很强的高海拔适应力。

繁殖力高。中国某些地方猪种具有较高的繁殖性能,表现为母猪乳头数多、初情期和性成熟较早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多样、作用重要,却面临哪些保护挑战?,排卵数和产仔数多,泌乳力好,母性好,发情明显,可利用年限长公猪睾丸发育速度快,初情期、成熟期和配种日龄均早。中国地方猪种初情期平均为(98.08±9.685)日龄,早于约克夏猪、杜克猪和长白等国外猪种近一倍的时间。在排卵数和产仔数方面初产母猪平均为(17.21±2.35)枚,经母猪平均为(21.5±2.17)枚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多样、作用重要,却面临哪些保护挑战?,均于国外猪种初产母猪平均13.5枚和经产母猪的21枚。

另外,国内地方猪种肉质高于国外,以细、嫩、香而著称。多数地方猪种肉色鲜红,无PSE肉,而长白猪肉色偏淡。地方猪种的系水率强,失水率低,在失水率上地方猪种比国外低6.80%。

3.2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保种监管体系不完善,猪种资源流失。保种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地方品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保护措施,导致地方猪种的遗传资源易受到破坏和流失,需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保护体系。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地方猪品种建立长效有力的保种监管体系,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动态的监管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位。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原有的猪种饲养方式和品种逐渐丧失,导致地方猪种资源的流失。这对于保护地方猪种的遗传多样性构成了威胁。加强对环境卫生污染的监管、监督,创造对猪养殖适宜的环境。

在保护和利用地方猪种方面,相关政策支持相对不足。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资金和资源方面的缺乏会导致企业和场户保种 育种积极性不高,导致地方猪种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政府应加大对育种、保种产业的扶持力度。

品种群体数量少。部分地方猪种的品种群体数量较少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多样、作用重要,却面临哪些保护挑战?,遗传基础较为薄弱。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品种的衰退和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影响地方猪种的长期发展。当地政府可以鼓励养殖户或企业加大对地方猪种的养殖,以此扩大种群数量,避免因数量减少导致品种消失。

品种测定不规范。地方猪种的品种测定标准不统一,存在着一定的混淆和误解。这使得对于地方猪种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

4.小结

中国地方猪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适应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好中国地方猪种资源,需要加强保种监管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品种群体数量,规范品种测定标准,促进地方猪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发展。

Tags: